星期六, 10月 15, 2005

上週問題回覆:

modeljmy2005 提到...
請問老師:國外的宗教信仰,是否其影响後來的各種表演藝術?中國的宗教信仰,是否也受此影响?謝謝。 11:15 AM, October 08, 2005
Wesley 提到...
表演藝術被儀典所影響,但我認為與宗教信仰的關連並不高,古希臘眾神的傳說信仰僅只提供了表演藝術的豐富內容,還有在宗教慶典中的儀式展演,同樣地,中國宗教信仰對表演藝術的影響也僅止於此吧?wesley 11:25 AM, October 08, 2005
Wesley 提到...
我所指的表演藝術的豐富內容具體說來是:雅典娜-維納思的故事來自希臘早期的諸神崇拜,國劇中的目蓮救母來自佛教傳說等等.wesley 11:31 AM, October 08, 2005

kingfu 提到...
請問老師:世界各國的表演藝術是否因當地的文化不同,所呈現各國的表演藝術亦不同?街頭藝人是否也是表演藝術的一種? 11:39 AM, October 08, 2005

Wesley 提到...
但是不可諱言,宗教信仰提供了許多表演藝術演出的機會,但試想,一齣只演給神明而無觀眾的戲可否稱之為表演?它已違反了須對公眾演出的表演要素。或有人認為在表演團體中常有些約定俗成的禁忌,但這些禁忌多半來自傳統而非宗教之力。因此,儀典演進成宗教—嚴肅面儀典演進成戲劇(表演)—輕鬆面 11:49 AM, October 08, 2005
Wesley 提到...
回復kinfu,街頭藝人當然為表演藝術之一種,我在日後的課程會介紹這一部份wesley 11:51 AM, October 08, 2005
Wesley 提到...
文化的不同必然會造成表演藝術的差異,舉例說來國劇演出的佈景道具傳統上是非常簡化,是以意境傳達情境,這種概念在中國山水畫中常有相同的表達模式,但是字文藝復興後的西方戲劇多是以鉅細靡遺的擬真設計來表達,是以寫實來描寫情境。 11:58 AM, October 08, 2005

cory_leu 提到...
請問老師:您的文章中,僅看到第一章4-6節,第二章的1.3節,請問第一章的1-3節是否也在裡面,我該如何去尋找它ㄋ? 7:25 PM, October 08, 2005
Wesley回覆:
你看到的應該是第一章4-6節,第二章的第一節,以及第一章的第3節,第一章的1,2兩節是課程須知,我已消除,無須再看。但10月15日的課程中我會再列上以供參考。

麥草 提到...
老師:可以請問一下...星期六11點到12點這個時間!!有的同學反應這時段要上班!!!所以基本上是不能上線的~~不知能否改一下時段ㄋㄟ?!?!譬如"星期天" 8:59 PM, October 08, 2005
Wesley回覆:
實際上,我這禮拜才知道似乎這堂課的法定時間是在週日,因此我會把每週課程貼出的日期,以及線上即時討論的時間再做一次修正;同時因為要滿足所有同學的時間實在有困難,所以即時討論原則上我還是會維持原有的週六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另外暫時在周日晚上10時至晚上11時另開一時段做即時討論,如有變動,再另行通知。
再此並重申:
1. 本課程為遠距教學,你可以隨時登入網站查閱我每週所提供的資料,並隨時提出你的問題,如果你因為任何理由無法參與線上即時討論,請不用擔心,這並不會影響你的成績,你所提出的問題的次數、深度、和廣度才是我所評量平時成績的依據(但切勿擔心你的問題會因為深度或廣度不夠會被扣分,所有的問題都是受歡迎而且會得到正面的評價)。

美方 提到...
中國傳統的表演藝術好像愈來愈薄弱,現今的一些舞台劇與設計,在萌芽階段會考慮到,一些傳統戲曲的表現方式嗎? 11:35 PM, October 08, 2005
Wesley回覆:這個說法似乎有些模糊,妳能否舉例證明有哪些具體事證讓妳認為中國傳統的表演藝術愈來愈薄弱?如果是指國劇而言,隨著時代的演進其實愈形豐富,國劇的段子與表演方式有著比較科學化的整理與理解進而蛻變演化,如從1949年自中國大陸傳進的傳統豫劇、越劇、京劇等,到郭小莊的雅音小集、以至於吳興國的當代傳奇劇場,事實上中國傳統的國劇表演藝術隨著各時期表演藝術家的研究創新之下,反而灌注了新的活力。
非寫實的表演與舞台設計方式只要符合創作者的需求、觀眾的喜好,就會有可能發生。有時候會出現前衛劇場裡很傳統,而傳統劇場裡很前衛的現象,很大的因素都是在於在增加觀眾廣度上所做出的措施。

frank345 提到...
請問老師:
1.孔子大典與原住民豐年祭是屬於儀典或典?
2.戲劇的表演優劣.是否與觀賞的人氣相呼應呢?
3.如何欣賞一齣戲.又需從何處開始.好的戲劇表演有那些條件呢?
4.相聲是目前忙碌的生活中.好的休閒表演戲 劇.但其表演的內容與深度..是乎沒有過去如大師魏龍豪吳兆男的深度趣味嗎? 10:00 AM, October 10, 2005
Wesley回覆
1.祭典與儀典皆為ritual,本質上皆無差異。祭孔大典是由帝制時代皇權統治由尊儒 (儒家)進而控制士(知識份子)的儀式,祭孔在一年之中與祭天地同等地位,由皇帝主持,儀式之中稍有不妥,主辦其事的官員或會遭受到死刑的懲罰。民主現代的祭孔大典的嚴肅性與目的性早已喪失,應該已不能稱之為ritual,(最令人振奮的反而是最後的拔智慧牛毛那件事),反倒是像民俗活動。
原住民豐年祭可確定的是屬於ritual,其本質與戴神祭相同,都是感謝大自然的賜與的祭典,但現今演變如何,我並不清楚。
2.如果你的問題是觀眾多是否代表戲劇演出就好。不,人氣多寡只代表票房賺錢與否,觀眾的區隔、偏好等種種因素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我會在第四章第四節閱聽人專門在介紹此一部份。
但是如果你的問題是:觀眾的多寡是否會使一齣戲劇的表演部份更優異(演員更賣力)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3.沒有規定,隨個人喜好,除了劇評家有所謂的評量方法之外,一般觀眾隨自己的喜好而定。至於好的戲劇表演有哪些條件?牽涉太廣,基本上從演員到所有其他舞臺上的視覺聽覺是評量的重點。
4.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但可能的因素有:
演員的功力不夠,乍看不錯,但耍嘴皮子的功夫勝過表演技藝,以至於戲劇張力無法持久。
劇本編寫的內容太浮面,例如太多時事新聞的表面挖苦,而未針對人性持久不變的情緒作討論,以至於劇本生命無法延續。

sky 提到...
我想傳統的客家大戲也是有一取同工之妙吧? 9:45 AM, October 11, 2005
Wesley回覆:
對不起,你所指的異曲同工之妙是指?

Lucy 提到...
請問老師:您說文化的不同必然會造成表演藝術的差異,但是各種表演藝術的演出其實有些並不難懂,前提必須去了解各種文化的傳說故事或是宗教信仰,才能容易快速的了解表演藝術的演出其中的涵義或是所謂的故事。關於雲門舞集我覺得他真的很難懂...為什麼?是因為文化素養不夠的關係嗎?以前曾修過藝術概論的課程中有敎過一點點,都必須要靠藝術概論老師解釋過才懂得其中的涵義,真的是因為我文化素養不夠的關係嗎?可是像屏風表演班的我就很喜歡,這兩種都是藝術表演差異為何如此之大呢?是不是因為類別不同的關係嗎? 12:35 AM, October 12, 2005
Wesley回覆:
李國修與林懷民之比較(屏風與雲門)是戲劇與舞蹈的比較,戲劇本來就較為容易為觀眾所接受,但是我認為這兩者在欣賞上有一個較為顯著的不同,戲劇是以演員為主的來傳遞它所需傳達的訊息(語言+動作+表情為主體),而舞蹈是以肢體動作為主來表演,所以在理解度上本來就困難許多。
你所指的文化素養,我認為不應以多寡來做為衡量標準,因為文化素養大部分是來自生活經驗或是對於人類基本情緒的理解,例如雲門的薪傳,原住民、外省人、本省人、美國人、英國人、老人、小孩、白領階級、藍領階級各色人等都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於20年前的薪傳和現在的薪傳都有認知或理解的差異。欣賞任何的表演,不管你從中所得到的是什麼,都是彌足珍貴的。欣賞表演藝術所需的文化素養靠時間累積就足夠了,試想,難道每一個去看雲門舞集的觀眾都需要先去上藝術概論嗎?

提到...
表演內容若是以之眾所熟之的故事串聯,似乎較能貼近群眾,至少能有一些想像空間。如果是自編自創的劇碼,就不容易為大眾所了解。就如lucy同學所提出的問題,我也有相同的疑問,會觀看雲門舞集的人,真的能夠了解嗎?還是因為藝術是沒有界線的,只需意會無須言傳...?1:52 AM, October 12, 2005
Wesley回覆:
妳與Lucy的問題,我會在本次課程的前言內再做討論。

ㄧ抹淺藍色的海洋 提到...
老師請問一下青少年在滿16歲時有的地方會辦成年禮,這種儀式是屬於儀典或祭典嗎? 2:06 AM, October 12, 2005
Wesley回覆:
是的。

dodolo 提到...
請問老師
Q1:儀典和祭典的差別為何?
Q2:表演藝術的定義除章節中所說的外,像台灣的紅包場、鋼管秀這種特別的表演同樣是在大眾公開的做表演,那這樣的表演也能算是藝術表演嗎? 8:59 PM, October 12, 2005
Wesley回覆:
Q1:儀典和祭典只是中文的運用差異,本質上無差異。
Q2:是表演無庸置疑,但是是藝術與否就有待驗證,問題的癥結就是有人認為裸體畫皆屬色情而非藝術的爭議相似。我在本週課程內會再討論藝術的本質。

洪子斌 提到...
文章中提到的表演藝術範圍好廣每個國家因為不同習俗.人文而有不同的表演就好比是原著民的豐年祭也算是一種藝術表演吧?有一點有個疑問: 元素 的定義 9:17 PM, October 13, 2005
Wesley回覆:
因為有許多遊客去觀賞,所以廣義來解釋,可以這麼說。
元素在此是指,構成某一事物的基本要件或是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