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認識表演藝術
第四節, 名詞介紹
1. 儀典,祭典 Ritual (參照附圖左)
因對未知事物或環境所產生恐懼、敬畏、需索、感恩等情緒,從而設計出的救贖宗教行為或約定俗成的社會傳統。
2. 希臘戲劇 Drama of Greece

有關於劇場的確實存在資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偉大劇本,都來自希臘。希臘最早的戲劇只是在祭祀戴奧尼色斯(Dionysus參照附圖右上)的節慶(稱之為戴神祭或酒神祭)中演出,戴奧尼色斯是天神宙斯之子,死而復活之後成為酒與豐腴之神,以他為中心的神話與戲劇表演多涉及生命的循環,如新生、茁長、衰敗、死亡與再生;或是涉及季節的更替如春去夏來,秋盡冬至。他代表了世上許多非理念的力量。在宗教崇拜的領域中,卻包含了非理念的力量,相當程度顯示希臘人相信對自然的每一部份都應適當崇敬,否則災厄就會隨之產生。希臘人也始終努力,要在所有衝突的力量之間─無論是內心的還是外在的,達成合諧。
「戴神祭」的表演在西元前700年左右時已
有歌隊以及舞蹈者的競賽。戲劇就是由這些節慶儀典的讚美歌與舞蹈蛻變而來(也是亞里斯多德的理論)。而希臘戲劇第一個
確切的紀錄件之於西元前534年,這一年的「戴神祭」加入了悲劇的演出競賽。當時的戲劇相較於後世是非常簡單的,只有一個演員和一個唱歌隊(參照附圖左),演員以面具(參照附圖右下)來改變角色身分,而唱歌隊在演員換裝時以唱歌舞蹈來填補時段或是鋪續情節。
(改寫自: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布羅凱特/志文出版社p95-96)
3.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 (參照附圖左),被公認為是最偉大的英文作家。他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時代知名的劇作家、詩人、演員。莎士比亞共創作了37齣戲劇,對於表演藝術的各個層面皆有深刻的啟發作用。對於莎士比亞的生平與創作希望有更深層了解的同學可參考「莎士比亞故事集」(見參考書籍),或是電影「莎翁情史」。他的劇本形式可分為三種:悲劇(Tragedies)、喜劇 (comedies)、歷史劇(Histories)。 
莎士比亞作品表 (部份劇本):
李爾王 The Tragedy of King Lear
馬克白 The Tragedy of Macbeth
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 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奧塞羅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羅密歐與茱麗葉 Th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 (參照附圖右)
威尼斯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仲夏夜之夢 A Mid Summer Night’s Dream
4. 表演 Acting
表演是內心歷程的外在顯現。「內心的推衍過程」就是認同所扮演角色的各種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變化,讓演員產生同理心,乃至於有外在的表演。「外在的顯現」包括聲音和身體兩個部份,也就是演員的說話方式和肢體行為要和腳本上的角色配合,把內心的推衍過程化。
(摘錄自:表演藝術入門/麥克歐文/亞太出版社p13)
5. 藝術 Art, Arts
Art這個字原來普遍的意涵是意指各種不的技術(Skill),但是Art另一個與藝術、藝術家(Artist)有關的專門意涵現在變成最主要的定義;在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中的Arts,卻同時包含以上兩種意涵:技術與藝術。
(改寫自: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雷蒙威廉士/巨流出版社p14)
第五節, 網站連結
http://www.paol.ntch.edu.tw/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雜誌社,這個網站架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網站下,值得仔細了解一番,有許多表演藝術的相關訊息與理論可以參考,對於個人藝術內涵成長有極大的助益,而且它的內容相當軟性有趣,還有很多送票活動。
http://artlist.tnua.edu.tw/
表演藝術資料館台北藝術大學,這個網站看看就好,架構做的很糟,但是目前台北藝術大學號稱台灣表演藝術最高殿堂,看看也好。
http://www.ntch.edu.tw/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最有價值的是它的圖書資料室,裡面相關的書籍和影音資料完整。至於網站本身內容尚可,但有些活動早已過期,建議可以瀏覽一下兩廳院節目表。
http://www.ntua.edu.tw/~gspa/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本網站有些論文可供查詢,還有一些課程說明等等的資料,還算詳盡。
http://www.imdb.com/
Internet Movie Database,電影發燒友必上之網站,在此網站可找到所有的電影資訊,以西方為主,但也有一些侯孝賢、蔡明亮等的作品資料列出,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訊查詢網站。
http://www.stageplays.com/
The Internet Theater book Shop,這個網站專賣一些表演藝術方面的書籍,在最底下的欄目裡,可以點入看看。
http://www.cloudgate.org.tw/cg/
雲門舞集,台灣人的驕傲,了解一下雲門,了解一下林懷民,他們最近有新作推出「狂草」。
http://www.mtv.com/
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流行文化看板,城市的電子塗鴉,表演藝術新體驗。
http://www.pingfong.com.tw
屏風表演班,李國修的劇團。風格通俗、深邃、有趣。他們的「昨夜星辰」下禮拜還有一場。
第六節, 參考書籍 (絕非必要購買,僅供參考使用,圖書館借閱或書店看看即可)
1. 如果你有興趣:可去書店翻一翻表演藝術雜誌,金石堂或誠品皆有;或是你可參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雜誌社網站。
2. 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志文出版社,布羅凱特O.G. Brockett 著,胡耀恆 譯。
3. 表演藝術入門,亞太出版社,麥克歐文Mack Owen 著,郭玉珍 譯。
4. 莎士比亞故事集,志文出版社,查理藍姆Charles Lamb著。
5. OH! 李國修,時報出版社,李國修 著。
6. 可至年代或是兩廳院售票系統索取一些表演節目單資訊。
第二章, 表演形式
第一節, 表演的起源
表演的起源為何?在人類學、歷史學或社會學的研究可將其指向公眾的儀典或是祭典(Ritual)。在原始部落中供眾人膜拜觀看的儀典(Ritual),形成於敬畏大自然(神祇)的情緒,人們用肢體 (戲劇動作,舞蹈)模擬萬物動作,用聲響(吟唱,敲擊木石)模擬萬物之聲,同時在特定的時間(豐收,乾旱,疫病)以特殊的裝扮(臉上塗油彩,身著絢爛獸皮花草)來表示崇敬,與表演場地與表演元素更有密切的傳承關係。
進一步的解
釋,原始儀典中蘊含了表演元素的根苗,因為音樂、舞蹈、化裝、面具、服裝在儀典中幾乎無可或缺,同時儀典的舉行需要有特定的地點,而非全部的人都可主持其事,因此「表演區」與「觀眾區」隨之界線分明。且儀典是非常重要的事,不能稍有錯誤,祭司之輩遂代表行事,他們穿戴面具服裝,仿效人獸鬼神之屬,並以行動模仿祈求的結果,譬如:狩獵成功、求雨降雨、日蝕再現或是播種豐收等,其作為與演員無異。
另外一個表演起源的線索來自西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參照附圖上),他簡單的認為人有模仿的天性,既喜歡模仿別人也喜歡看別人的模仿,因為他想知道作為另外一個人的感覺,以及別人行為的原因。(改寫自: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布羅凱特/志文出版社p93-94)
第四節, 名詞介紹

因對未知事物或環境所產生恐懼、敬畏、需索、感恩等情緒,從而設計出的救贖宗教行為或約定俗成的社會傳統。
2. 希臘戲劇 Drama of Greece

有關於劇場的確實存在資料,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偉大劇本,都來自希臘。希臘最早的戲劇只是在祭祀戴奧尼色斯(Dionysus參照附圖右上)的節慶(稱之為戴神祭或酒神祭)中演出,戴奧尼色斯是天神宙斯之子,死而復活之後成為酒與豐腴之神,以他為中心的神話與戲劇表演多涉及生命的循環,如新生、茁長、衰敗、死亡與再生;或是涉及季節的更替如春去夏來,秋盡冬至。他代表了世上許多非理念的力量。在宗教崇拜的領域中,卻包含了非理念的力量,相當程度顯示希臘人相信對自然的每一部份都應適當崇敬,否則災厄就會隨之產生。希臘人也始終努力,要在所有衝突的力量之間─無論是內心的還是外在的,達成合諧。
「戴神祭」的表演在西元前700年左右時已


(改寫自: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布羅凱特/志文出版社p95-96)
3. 莎士比亞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


莎士比亞作品表 (部份劇本):
李爾王 The Tragedy of King Lear
馬克白 The Tragedy of Macbeth
哈姆雷特(王子復仇記) 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奧塞羅 The Tragedy of Othello, The Moor of Venice
羅密歐與茱麗葉 The Tragedy of Romeo and Juliet (參照附圖右)
威尼斯商人 The Merchant of Venice
仲夏夜之夢 A Mid Summer Night’s Dream
4. 表演 Acting
表演是內心歷程的外在顯現。「內心的推衍過程」就是認同所扮演角色的各種心理上和情感上的變化,讓演員產生同理心,乃至於有外在的表演。「外在的顯現」包括聲音和身體兩個部份,也就是演員的說話方式和肢體行為要和腳本上的角色配合,把內心的推衍過程化。
(摘錄自:表演藝術入門/麥克歐文/亞太出版社p13)
5. 藝術 Art, Arts
Art這個字原來普遍的意涵是意指各種不的技術(Skill),但是Art另一個與藝術、藝術家(Artist)有關的專門意涵現在變成最主要的定義;在表演藝術(Performing Arts)中的Arts,卻同時包含以上兩種意涵:技術與藝術。
(改寫自: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雷蒙威廉士/巨流出版社p14)
第五節, 網站連結
http://www.paol.ntch.edu.tw/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雜誌社,這個網站架在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網站下,值得仔細了解一番,有許多表演藝術的相關訊息與理論可以參考,對於個人藝術內涵成長有極大的助益,而且它的內容相當軟性有趣,還有很多送票活動。
http://artlist.tnua.edu.tw/
表演藝術資料館台北藝術大學,這個網站看看就好,架構做的很糟,但是目前台北藝術大學號稱台灣表演藝術最高殿堂,看看也好。
http://www.ntch.edu.tw/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最有價值的是它的圖書資料室,裡面相關的書籍和影音資料完整。至於網站本身內容尚可,但有些活動早已過期,建議可以瀏覽一下兩廳院節目表。
http://www.ntua.edu.tw/~gspa/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本網站有些論文可供查詢,還有一些課程說明等等的資料,還算詳盡。
http://www.imdb.com/
Internet Movie Database,電影發燒友必上之網站,在此網站可找到所有的電影資訊,以西方為主,但也有一些侯孝賢、蔡明亮等的作品資料列出,是一個非常有用的資訊查詢網站。
http://www.stageplays.com/
The Internet Theater book Shop,這個網站專賣一些表演藝術方面的書籍,在最底下的欄目裡,可以點入看看。
http://www.cloudgate.org.tw/cg/
雲門舞集,台灣人的驕傲,了解一下雲門,了解一下林懷民,他們最近有新作推出「狂草」。
http://www.mtv.com/
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流行文化看板,城市的電子塗鴉,表演藝術新體驗。
http://www.pingfong.com.tw
屏風表演班,李國修的劇團。風格通俗、深邃、有趣。他們的「昨夜星辰」下禮拜還有一場。
第六節, 參考書籍 (絕非必要購買,僅供參考使用,圖書館借閱或書店看看即可)
1. 如果你有興趣:可去書店翻一翻表演藝術雜誌,金石堂或誠品皆有;或是你可參考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雜誌社網站。
2. 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志文出版社,布羅凱特O.G. Brockett 著,胡耀恆 譯。
3. 表演藝術入門,亞太出版社,麥克歐文Mack Owen 著,郭玉珍 譯。
4. 莎士比亞故事集,志文出版社,查理藍姆Charles Lamb著。
5. OH! 李國修,時報出版社,李國修 著。
6. 可至年代或是兩廳院售票系統索取一些表演節目單資訊。
第二章, 表演形式
第一節, 表演的起源
表演的起源為何?在人類學、歷史學或社會學的研究可將其指向公眾的儀典或是祭典(Ritual)。在原始部落中供眾人膜拜觀看的儀典(Ritual),形成於敬畏大自然(神祇)的情緒,人們用肢體 (戲劇動作,舞蹈)模擬萬物動作,用聲響(吟唱,敲擊木石)模擬萬物之聲,同時在特定的時間(豐收,乾旱,疫病)以特殊的裝扮(臉上塗油彩,身著絢爛獸皮花草)來表示崇敬,與表演場地與表演元素更有密切的傳承關係。
進一步的解

另外一個表演起源的線索來自西元前4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參照附圖上),他簡單的認為人有模仿的天性,既喜歡模仿別人也喜歡看別人的模仿,因為他想知道作為另外一個人的感覺,以及別人行為的原因。(改寫自:世界戲劇藝術欣賞/布羅凱特/志文出版社p93-94)
<< Home